• 《基于IPv6的分布式网络搜索机制的研究》林玉香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基于IPv6的分布式网络搜索机制的研究》【作者】林玉香著【页数】173【出版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607-6205-0【分类】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研究【参考文献】林玉香著.基于IPv6的分布式网络搜索机制的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基于IPv6的分布式网络搜索机制的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对基于IPv6的分布式网络进行相关研究,内容包括分布式网络模型的相关知识,基于IPv6的混合式分布式网络模型,基于IPv6的分布式网络模型的自适应机制、负载均衡机制、仿真及结果分析,基于自适应对等组的搜索算法,基于JXTA的PAGS搜索模型,以及分布式网络流量检测系统模型。内容系统、完整,理论性较强。《基于IPv6的分布式网络搜索机制的研究》内容试读绪论0.1研究背景与意义IPv6是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创新平台。我国于2017年11月26日印发的《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用5~10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Pv6商用网络”。作为基础协议,Pv6与5G、区块链、SDN/NFV等最新技术的结合,将成为IPv6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推动产业发展。2018年是政策推动下IPv6规模部署的重要一年,随着物联网等技术部署带来的海量连接需求,IPv6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工信部曾在2018年5月表示,到2018年年末,移动互联网Pv6用户规模应不少于5000万户。其中,中国移动用户不少于1000万户,中国电信用户不少于1000万户,中国联通用户不少于1000万户。2018年6月20日,阿里云和三大运营商联合宣布,将全面对外提供Pv6服务,并致力在2025年前助推中国互联网真正实现“IPv6Oly”(仅支持Pv6)。对于亟待突破性发展的Pv6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个“大动作”。在技术和市场的推动下,我国Pv6产业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云服务领军企业阿里云率先和三大运营商携手力推P6全面服务,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目标,在给产业界各方带来动力和信心的同时,更是宣告我国IPv6产业迈人了一个全新的全面服务时代P6是数字化时代的网络基石,此次升级行动规格如此之高,不仅是因为绪IPv6的商业价值,更是因为IPv6将成为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石。论相比IPv4来说,Pv6有三大优势可以为即将到来的数字化社会奠定基石。001(1)近乎无限的地址数量将赋予每一个物体以专署P地址。Pv4的地址数量极限为43亿个,无法为地球上的每人分配一个,而IPv6地址可以理解为是无穷IPv6的,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连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能分配一个Pv6地址。的(2)面对海量连接管理更加方便。由于地址足够充足,因此不再需要人工配置或者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这类地址分配服务,同样的道理,也无须网络布地址转换(NAT)这样的地址转译。可以说,IPv6节省了很多复杂的IP设计,让络网络层次进一步扁平化。(3)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好的移动特性。相比IPv4,IPv6提供了嵌入机在网络设备中,支持互操作和移动的能力,这对万物智联时代不同场景的智能硬的件应用而言至关重要。究加速P6升级部署的最好方式是与其他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协作融合。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打破传统互联网中心化特征的分布式网络平台,它更像是一个人002人都能记录、查看和维护的公用账簿,任何记录都有永久的时间标记,无法篡改,如此重建信任机制。基于区块链的技术机制,确保了每个参与者的诚信行为,让信任在区块链平台上得以良好的维持。在分布式网络的技术支撑下,Pv6会在区块链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IPv6将与区块链、SDN/NFV、5G网络等新技术融合,爆发出新的生命力。随着互联网用户和数据量的急剧增长,用来提供数据集中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服务器已不堪重负,而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数据服务以及大型文件传输的流行更突显了这一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分布式网络技术应运而生。有别于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liet//Server,简称“C/S模式网络”),分布式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在行为上是自由的,在功能上是平等的,在连接上是互联的,所有节点分布式地组成一个整体网络。因此,它能够极大地提高网络效率,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开发每个网络节点的潜力。C/S结构和分布式网络结构(P2P结构)的对比如图0-1所示。文件服务器客户机(a)CS结构()P2P结构图0-1C/S和分布式网络结构(P2P结构)的对比通过这种对等的服务,服务器的作用被淡化和减弱了,节点间通过分布、对等的算法实现协作和共享,所有数据可以分布存储在分布式网络内的各个节点上,网络的资源被最大化利用,整个网络的负载也可以达到均衡。分布式网络应用的发展如火如茶、势不可挡。自1999年起,随着共享工具Nater的出现,分布式网络应用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迅速发展并占领了多个网络应用领域。以Nater、BitTorret、eDokey、KaZaA为代表的文件共享应用,凭借自由开放的资源共享方式、高速的用户下载体验迅速成为主流的下载工具。以Skye为代表的网络电话(VoIP)应用凭借流畅清晰的通话质量、低廉的通话费用使网络电话迅速普及,对电信业务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以PPLive、QQ直播、PPStream为代表的流媒体应用凭借清晰流畅的播放体验、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使网络电视摆脱了带宽瓶颈,成为视频、电视节目、电影等多媒体资源新的发布平台。P2P技术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目前,P2P技术将与新型网络技术融合,爆发出新的生命力。Ulod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分布式P2P网络开源项目,这句话是对Ulod所使用技术的经典描述。Ulord有别于其他区块链项目,它是颠覆性技术(区块链技术)与传统技术(分布式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P2P通信在未来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通信方式,以网页实时通信(WeRTC)为代表的P2P通信将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通信方式。中国的5G网络有望在2020年正式商用,届时移动端网络的状况将大幅提高,P2P通信的质量将大幅提高,将是P2P通信应用的大繁荣时期。中国基于WeRTC做实时通信云PaaS(平台即服务)的厂商不胜枚举。野狗、声网等厂商已经打造出了成熟的WeRTC通信云平台,其中野狗通信云是国内第一家P2P通信免费的厂商。企业对实时视频的需求量大。社交、在线教育、金融、客服等都需要实时视频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实时互动服务。智能手机、电脑等硬件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为P2P通信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Google(谷歌)、Ale(苹果)等大厂商对WeRTC的更新和适配加速了WeRTC的普及,间接推进了P2P通信的普及。P2P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深刻影响了传统搜索技术,基于P2P的搜索系统大量出现。P2P网络中的用户可以选择将本地的资源共享到网络,用户搜索时不通过绪中心服务器,节点间可以相互搜索。因此,P2P搜索的效率与传统搜索系统相比论具有很大优势,P2P搜索的范围可以在短时间内以几何级数增长。同时,P2P搜003索技术在搜索到的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等方面也有很大优势,并且能更快地定攀位下载资源,缓解人们从搜索资源到下载资源之间的矛盾。随着5G、物联网、云服务的加入,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海量连接数据的精准搜索定位将是一个研究课题。的P2P应用已经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广泛的应用之一。但P2P应用很多是基于布IPv4网络,在Pv6网络上的应用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障碍。其中,主要的障碍就是P2P系统的封闭及无标准性。另外,许多P2P系统虽然在拓扑结构上属于P2P搜结构,但许多关键服务是通过服务器来完成的。作为具有颠覆性的新一代网络技制术,区块链在许多行业的应用层出不穷。Pν6除了作为区块链的底层协议之外,的与区块链结合将在安全性方面发挥巨大的效果。Pν6通过地址的管理和路由机制,究使P层的溯源与可信验证成为可能。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信任传递机制将为网络空间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在安全性上解决了信任的问题。二者结合,将极004大地提高信息的可信性与真实性。大部分分布式网络应用都有相应的网络模型支撑,但特定的分布式网络模型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只适合特定的分布式网络应用,尤其对Pv6网络。因此,需要寻求更为通用的适用于IPv6的分布式网络模型,如何进一步提高基于P6的分布式网络的路由效率,降低网络带宽占用,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提高海量数据的搜索性能以及增强网络流量检测的精准度,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0.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布式网络模型研究是分布式网络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模型的研究旨在为解决分布式网络的可扩展性、负载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可实现的方案。迄今为止,分布式网络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分布式网络模型也已经过了几代的更新,根据拓扑结构的不同,可以将分布式网络模型分为以下四种。第一,中心化拓扑网络模型中存在中央索引服务器,用来存储资源的索引信息,资源的发现依赖该索引系统,而数据资源在对等节点间直接传递。第一代MP3共享软件Nater是一个中心化拓扑网络的典型应用。中心化结构最大的优点是维护简单,发现效率高。资源的发现依赖中心化的目录系统,发现算法灵活高效并能够实现复杂查询。最大的问题与传统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类似,容易造成单点故障、访问的“热点”现象和版权纠纷等相关问题。第二,非结构化拓扑网络模型主要采用随机图的组织方式,没有中心服务器,各节点完全平等。各节点间采用TTL(Time-to-Live)广播洪泛(Floodig)、随机漫步或有选择地转发算法等机制建立通信,提供资源发现方法,典型的应用有Gutella(努特拉)和Freeet(自由网)。网络中的节点度数服从幂律(Power-law)分布规律,能够较快地发现目的节点,在面对网络的动态变化时,体现了较好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因此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同时,可以支持复杂查询,如带有规则表达式的多关键词查询、模糊查询等。由于没有确定拓扑结构的支持,非结构化网络无法保证资源发现的效率,其扩展性较差,即使需要查找的目的节点存在,发现也有可能失败。由于采用洪泛等方式作为查找算法,在查找的过程中网络的负载很重,可能一个查询请求会被发放到整个网络,造成网络资源的很大浪费,并且可能产生网络的广播风暴,造成网络瘫痪。第三,以基于分布式哈希表(DHT)的定位和路由机制为核心的分布式网络结构化拓扑网络模型是最新的研究热点。这种网络系统能够自适应节点的动态加入/退出,有着良好的可扩展性、健壮性、负载均衡性和自组织能力。DHT使用分布式哈希算法来解决结构化的分布式存储问题。分布式哈希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存储对象的特征(关键字)进行哈希运算,得到键值,对象的分布存储依据键值来进行。采用DHT的分布式网络路由协议主要有Chord、CAN、Patry、Taetry。由于采用了确定性拓扑结构,DHT可以提供精确的发现。只要目的节点存在于网络中,DHT总能发现它,发现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而且在每个节点维护少量的路由信息的情况下,资源可以在有限的步骤内被定位到。以Chord协议为例,N个节点的分布式网络中每个节点只需要维护O(1gN)项路由信息,即可在O(1ogN)跳内定位到资源。目前,基于它们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数据和文件共享系统上,主要有协作文件系统(CooerativeFileSytem,CFS)、PAST、分布式存储系统(OceaStore)。DHT结构最大的问题是维护机制较为复杂,尤其是节点频繁加入、退出造成的网络波动会极大地增加DHT的维护代价,从而影响其稳定性。第四,如今网络上流行的分布式网络应用系统主要还是基于前两种拓扑结构,或结合这两种结构而形成的混合分布式网络,风靡全球的文件共享软件KaZaA、BitTorret、语音通信软件Skye,以及国内流行的分布式网络流媒体自播软件PPLive,都是混合分布式网络的应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混合分绪布式网络能结合两种结构的优点,很好地适应环境,并可以根据具体环境适时调论整部分结构。该结构的特点是在性能、可控性、扩展性方面都达到了一种折中。005Coidie(2002)提出了基于DHT的群组(Cluter)概念,在DHT结构网络上攀把通信延时较短的节点分类组合成一个个群组,节点间的查找和通信可以通过该IPv6群组建立快速通信,DHT的查询性能得以提高。Gaea等(2004)给出了一种层次化树形的分布式网络结构设计,把很多个小的DHT网络组织成多层的树状网的络,从外面看来是这些小的DHT网络合并而成的一个大的DHT网络,有节点的式网层次化控制及网络节点的组织适应底层物理网络等优点。以上所介绍的各种网络模型都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分布式网络技术中某几方面搜索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其无法避免的先天缺陷。分布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机网络用户呈几何级数的增加,对当前的Iteret架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种网络的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分布式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障碍。分布式究网络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网络模型的构造与可扩展性。006可扩展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分布式网络研究人员的大问题。在典型模型中,无论是集中式路由网络模型还是非结构化路由网络模型,都受到了严重的困扰。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Gutella网络模型为例,Gutella网络中的节点在搜寻数据时是以洪泛的方式将消息散布在网络上的,这会造成消息泛滥的问题,也使系统的可扩展性无法提升,并加重了网络的负荷。结构化网络模型采用规则结构化的拓扑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布式网络的可扩展性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采用的是单向定位机制,所以支持的是精确匹配查询,当该机制用于文件共享等存在标识模糊性的网络中时,上述单向定位机制缺乏可选择性的弱点就暴露出来,精确匹配的限制导致结果唯一或结果集偏小(在存在多个同名副本的情况下)。此外,在Chord型的网络模型中,由于其查询机制带来了匿名性较弱的问题,所以,可扩展性所带来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在结构化网络模型中得以解决。第二,分布式网络模型中覆盖层网络与底层网络物理拓扑结构的差异问题。同样,以Gutella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在Gutella路由网络模型中,经常会出现一条Gutella消息多次在同一条链路上反复传递的情况,从而导致网络路由的效率低下,造成大量不必要的带宽损耗。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Gutella网络逻辑拓扑结构和网络底层实际拓扑结构存在严重的差异性。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其他的路由网络模型中。比如,结构化路由网络模型Chord中的绕路(Detourig)问题,就是由于该系统通过哈希算法所设计的映射方法,导致了在哈希环域中非常邻近的两个节点却有可能在实际网络拓扑中相距很远,而在实际网络中相距很远的节点经过哈希算法映射却可能成为哈希环中非常邻近的两点,从而导致路由效率的低下。···试读结束···...

    2022-10-17

  • 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PDF版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PDF版《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是国内图书市场第一本书,也是唯一一本致力于华为路由器配置和管理的权威工具书。也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指定的ICT认证系列培训教材。全书分为三部分15章。小编为大家准备了PDF版的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欢迎下载简介《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是国内图书市场第一本书,也是唯一一本致力于华为路由器配置和管理的权威工具书。也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指定的ICT认证系列培训教材。全书分为三部分15章。Part1:路由器选型及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包括ARG3和NE系列路由器的选型与应用、各种登录方式/开机系统/BootROM菜单/信息中心/U盘部署/自动配置、配置与管理各种路由器接口(尤其是各种WAN接口)、WAN接入与互联、DHCP/DNS服务、NAT等功能。第二部分:可靠性配置与管理,包括BFD/NQA、VRRP、接口备份、双机热备份的配置与管理。第3部分:路由配置和管理,包括静态路由、RIP路由、OSPF路由、IS-IS路由、BGP路由,以及路由策略和策略路由的配置和管理。《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结合了作者20多年的工作经验。它的内容非常全面和系统。对各章介绍的技术原理和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各项功能配置完成后,还有大量综合配置案例需要巩固。因此,《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在专业性、经验性和实用性方面都有很好的保障,是相关人员自学或传授华为路由器配置和管理内容的必备教材。相关内容预览如何设置华为路由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次配置华为路由器的经验。本文以华为路由器WS5100为例进行讲解,但适用于所有华为路由器:第1步:连接电缆目前家庭网络分为以下三种。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连接网线。如何选择上网方式,请参考:如何选择路由器上网方式?光纤到户用网线将路由器的WAN口连接到光猫的任意一个LAN口。(请勿插入光猫的ITV和IPTV端口,不能上网。)电话线输入用网线将路由器的WAN口连接到宽带调制解调器的任意一个LAN口。网线入口将家用网线插入路由器的WAN口。最后,插入路由器的电源线。此时路由器指示灯为橙色常亮(部分路由器为红色常亮)。有线网络连接:使用网线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计算机(或其他互联网设备,如互联网电视、电视盒等)。第2步:配置Iteret访问使用手机浏览器(或电脑浏览器)即可轻松设置。下面我以手机为例。1、手机连接到路由器底部默认的Wi-Fi名称,直接连接无需密码。2、打开浏览器,页面会自动跳转到上网向导(如果没有跳转,请输入192.168.3.1)。点击立即体验。3、用户无需输入账号密码即可跳过此步骤)4、设置新的Wi-Fi名称和密码。这样你的华为路由器WS5100就会有自己的Wi-Fi名称和密码,一眼就能认出来。注意:华为路由器WS5100默认开启5G偏好设置,会自动将设备连接到更快的5GWi-Fi。5、点击下一步。打开恢复出厂设置保留关键配置(华为路由器WS5100无此功能),默认选择Wi-Fi穿墙模式。6、配置完成。路由器指示灯为白色常亮(部分路由器为绿色常亮),表示网络连接成功。最后,在手机上找到新设置的Wi-Fi名称,输入新密码即可连接Wi-Fi。目录Part1路由器选择及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第一章路由器选择与应用21.1华为ARG3系列路由器概述41.1.1ARG3系列路由器主要特点41.1.2ARG3主路由系列61.1.3ARG3系列路由器的命名规则71.1.4ARG3系列路由器主要特点81.1.5ARG3系列路由器的主要应用141.2AR150/150-S/160/200/200-S系列路由器191.2.1AR150/150-S/160/200/200-S系列路由器主要特点201.2.2AR150系列产品外观结构及配置规格201.2.3AR15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说明241.2.4AR150-S系列产品外观结构及配置规格261.2.5AR150-S系列路由器指示灯说明271.2.6AR160系列路由器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281.2.7AR16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说明301.2.8AR200系列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311.2.9AR20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说明341.2.10AR200-S系列产品外观结构及配置规格351.2.11AR200-S系列路由器指示灯说明361.2.12AR150/160/200系列37基本配置和性能综合对比1.2.13AR150/150-S/160/200/200-S系列路由器主要应用381.3AR1200/1200-S/2200/2200-S/3200系列路由器411.3.1AR1200/1200-S/2200/2200-S/3200系列路由器主要特点411.3.2AR1200系列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431.3.3AR120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461.3.4AR1200-S系列路由器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471.3.5AR1200-S系列路由器指示灯491.3.6AR2200系列路由器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491.3.7AR220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531.3.8AR2200-S系列路由器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571.3.9AR2200-S系列路由器指示灯611.3.10AR3200系列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631.3.11AR320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661.3.12AR1200/1200-S/2200/2200-S/3200系列路由器基本配置和性能综合对比661.3.13AR1200/1200-S/2200/2200-S/3200系列路由器的主要应用671.4NE系列路由器731.4.1NE20E-S系列多业务路由器主要特点731.4.2NE20E-S系列多业务路由器主要特点741.4.3NE40E系列全业务路由器75主要特点1.4.4NE40E系列全业务路由器主要特点771.4.5NE5000E集群路由器78主要特点1.4.6NE5000E集群路由器80主要特点第2章路由器登录和基本配置822.1ARG3系列路由器登录842.1.1首次本地登录842.1.2Telet远程登录首次842.1.3首次登录85后的基本配置2.1.4ARG3系列路由器首次登录基本配置示例892.2网页登录902.2.1上传网页文件902.2.2加载网页文件922.2.3创建We网络管理帐号932.2.4配置HTTPS服务器932.2.5登录网页管理系统952.3配置系统启动962.3.1系统启动概述972.3.2保存配置文件992.3.3比较配置文件1012.3.4备份配置文件1022.3.5恢复配置文件1032.3.6清除配置1032.3.7设置设备104的出厂配置2.3.8配置系统启动文件1052.3.9重启设备1072.3.10系统启动配置示例1082.4BootROM菜单1102.4.1BootROM110简介2.4.2BootROM主菜单1102.4.3串口子菜单1112.4.4网络子菜单1122.4.5启动选择子菜单1132.4.6文件管理子菜单1162.4.7密码管理菜单1182.5信息中心基础1182.5.1信息分类1192.5.2信息分类1192.5.3信息输出1202.5.4信息输出格式及输出过滤1212.6配置日志信息输出1242.6.1日志信息输出配置任务1242.6.2配置日志信息输出125的基本功能2.6.3配置日志信息输出到日志缓冲区1272.6.4配置日志信息输出到日志文件1282.6.5配置日志输出到控制台或终端1302.6.6配置日志信息输出到日志主机1312.6.7日志信息输出管理1322.6.8将日志信息输出到日志文件132的配置示例2.6.9将日志信息输出到日志主机134的配置示例2.7配置Tra信息输出1362.7.1陷阱信息输出配置任务1362.7.2配置陷阱信息输出到SNMP代理1372.7.3向SNMP代理138输出Tra信息的配置示例2.8配置并输出Deug信息1392.8.1调试信息输出配置任务1392.8.2Deug信息输出到控制台140的配置示例2.9U盘部署配置与管理1412.9.1U盘启动流程1412.9.2U盘启动文件1432.9.3U盘启动索引文件创建1432.9.4配置U盘部署认证1472.10Auto-Cofig配置和管理1482.10.1自动配置的工作原理1482.10.2自动配置功能的产品支持1492.10.3配置同网段151的Auto-Cofig功能2.10.4跨网段配置Auto-Cofig功能1542.10.5自动配置维护1552.10.6Auto-Cofig功能在同一网段156的配置示例2.10.7跨网段Auto-Cofig功能配置示例158第三章接口配置与管理1623.1基本路由器接口及基本参数配置与管理1643.1.1接口分类1643.1.2物理接口编号规则1663.1.3接口基本参数配置1673.1.4接口基本参数配置管理1693.2以太网接口配置与管理1693.2.1以太网接口分类1703.2.2配置以太网接口171的基本属性3.2.3自动协商速率范围配置示例1733.2.4配置二层以太网接口1743.2.5端口隔离配置示例1743.2.6配置三层以太网接口1753.2.7以太网接口管理1773.2.8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1773.3串口配置与管理1783.3.1同步/异步串行接口1793.3.2在同步模式180下配置串行接口的物理和链路属性3.3.3在异步模式184下配置串行接口的物理和链路属性3.3.4串行接口管理1873.3.5串口187同步方式接入网络配置示例3.4CE1/PRI接口配置与管理1893.4.1CE1/PRI接口189简介3.4.2CE1/PRI接口物理属性1903.4.3配置CE1/PRI接口工作在E1模式1913.4.4配置CE1/PRI接口工作在CE1模式1943.4.5配置CE1/PRI接口工作在PRI模式1973.4.6CE1/PRI接口管理1993.5E1-F接口配置与管理1993.5.1E1-F接口200简介3.5.2配置E1-F接口工作在非成帧模式2003.5.3配置E1-F接口工作在成帧模式2023.5.4E1-F接口管理2043.6CT1/PRI接口配置与管理2043.6.1CT1/PRI接口204简介3.6.2CT1/PRI接口物理属性2043.6.3配置CT1/PRI接口工作在CT1模式2053.6.4配置CT1/PRI接口工作在PRI模式2083.6.5CT1/PRI接口管理2103.7T1-F接口配置与管理2103.7.1T1-F接口211简介3.7.2配置T1-F接口2113.7.3T1-F接口管理2133.83G蜂窝接口配置与管理2143.8.13G蜂窝接口介绍2143.8.2在WCDMA网络中配置3G蜂窝接口2163.8.3配置CDMA2000网络223的3G蜂窝接口3.8.43G蜂窝接口管理2263.8.5WCDMA网络中以3GCellular接口为主链路接入互联网226配置示例3.8.6WCDMA网络中3G蜂窝接口作为主副链路接入互联网的配置示例2293.9POS接口配置与管理2313.9.1POS接口介绍2313.9.2配置POS接口2323.9.3POS界面管理2343.9.4POS接口物理参数配置示例2353.10CPOS接口配置与管理2363.10.1通过CPOS接口236配置设备连接3.10.2配置CPOS接口聚合接入E1线路2393.10.3配置CPOS接口聚合接入T1线路2433.10.4CPOS接口管理2463.10.5247光纤直连CPOS接口配置示例3.10.6CPOS接口聚合接入E1线路248配置示例3.11PON接口配置与管理2493.11.1PON概述2493.11.2配置EPON接口2513.11.3配置GPON接口2553.11.4PON接口管理2563.12ADSL接口配置与管理2573.12.1ADSL概述2573.12.2ADSL主要特点2583.12.3配置ADSL接口2603.12.4ADSL接口管理2623.12.5ADSL接口上行配置示例2623.13VDSL接口配置与管理2633.13.1VDSL概述2633.13.2VDSL主要特点2643.13.3在ATM模式265下配置VDSL接口3.13.4配置PTM模式266的VDSL接口3.13.5VDSL接口管理2673.13.6VDSL接口上行配置示例2673.14G.SHDSL接口配置与管理2683.14.1G.SHDSL268概述3.14.2G.SHDSL接口配置任务2693.14.3配置G.SHDSL接口2713.14.4G.SHDSL接口上行配置示例277第4章WAN接入/互联配置与管理2804.1WAN访问/互联网概述2824.2DCC基础知识2834.2.1DCC283概述4.2.2两种DCC拨盘控制原理2844.2.3DCC286的主要应用场景4.2.4配置DCC288前的准备工作4.3配置轮询DCC2894.3.1配置拨号接口链路层协议和IP地址2894.3.2启用DCC轮询并配置DCC拨号ACL并与接口290关联4.3.3配置发起或接收轮询DCC呼叫2914.3.4配置DCC拨号接口属性2964.3.5配置DCC呼叫MP绑定2994.3.6配置拨号串循环备份3004.3.7通过DCC300配置动态路由备份4.3.8DCC和3G网络302轮询接口备份中继链路备份配置示例4.4配置共享DCC3044.5DCC管理3074.6PPP配置与管理3074.6.1PPP307简介及基本工作机制4.6.2配置PPP基本功能3094.6.3为PPP311配置PAP身份验证4.6.4配置PPPCHAP认证3134.6.5配置PPP协商参数3164.6.6PPP管理3174.6.7PAP单向认证配置示例3184.6.8PAP双向认证配置示例3194.6.9CHAP单向认证配置示例3204.7MP配置和管理3224.7.1MP概述3224.7.2MP主要特点3234.7.3配置PPP链路直接绑定VT实现MP3244.7.4配置根据PPP链路用户名搜索VT实现MP3254.7.5配置添加PPP链路到MP-Grou实现MP3264.7.6配置MP片段和捆绑包3274.7.7MP管理3284.7.8直接绑定PPP链路到VT328实现MP的配置示例4.7.9根据PPP链路用户名329搜索VT实现MP的配置示例4.7.10添加PPP链路到MP-Grou实现MP配置示例3314.8PPPoE配置与管理3334.8.1PPPoE334的工作原理4.8.2PPPoE335的典型应用4.8.3将设备配置为PPPoE客户端3364.8.4将设备配置为PPPoE服务器3394.8.5PPPoE管理3434.8.6设备作为PPPoEServer343的配置示例4.8.7设备作为PPPoE客户端345的配置示例4.8.8使用ADSLModem连接局域网到Iteret346的配置示例第5章DHCP/DNS服务配置与管理3505.1DHCP基础知识3525.1.1DHCP概述3525.1.2DHCP报文及其格式3535.1.3DHCP服务IP地址自动分配原理3565.1.4DHCP服务IP地址续租原则3625.1.5DHCP中继代理服务3625.2配置基于全局地址池366的DHCP服务器5.2.1基于全局地址池366的DHCP服务器配置任务5.2.2配置全局地址池3675.2.3配置连接客户端的接口工作在全局地址池模式3705.2.4配置DHCP客户端371的DNS服务和NetBIOS服务5.2.5配置防止重复IP地址分配功能3735.2.6配置DHCP数据保存功能3745.2.7配置DHCP服务器信任Otio82选项函数3755.2.8配置DHCP服务器为BOOTP客户端375分配IP地址5.2.9基于全局地址池376的DHCP服务器配置示例5.3配置基于接口地址池378的DHCP服务器5.3.1配置接口地址池3795.3.2配置DHCP客户端380的DNS服务和NetBIOS服务5.3.3基于接口地址池381的DHCP服务器配置示例5.4配置DHCP中继3835.4.1配置指定接口工作在DHCP中继模式3835.4.2为DHCP中继转发385配置目的DHCP服务器组5.4.3配置DHCP中继接口绑定DHCP服务器或DHCP服务器组3865.4.4配置DHCP中继请求DHCP服务器释放客户端IP地址3865.4.5DHCP服务器和DHCP中继在不同网段的配置示例3875.5配置DHCP/BOOTP客户端3895.5.1配置DHCP/BOOTP客户端属性3895.5.2配置DHCP服务器路由传递属性3915.5.3开启DHCP/BOOTP客户端功能3925.6配置DHCP报文限速3925.6.1DHCP报文限速配置步骤3925.6.2DHCP报文限速功能配置示例3945.7DHCP服务管理及典型故障排除3955.7.1DHCP服务配置管理3955.7.2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3965.8DHCP侦听基础知识3985.8.1DHCPSooig398概述5.8.2DHCPSooig399支持的Otio82功能5.8.3DHCPSooig400的典型应用5.9DHCPSooig403的基本功能配置和管理5.9.1启用DHCPSooig4035.9.2配置接口信任状态4045.9.3启用DHCPSooig用户位置迁移4055.9.4配置ARP与DHCPSooig405联动功能5.9.5配置用户下线406后及时清除对应MAC表项的功能5.9.6配置丢弃具有非零GIADDR字段406的DHCP请求数据包5.9.7DHCPSooig基本功能管理4075.10DHCPSooig攻击防御功能配置与管理4075.10.1配置防止DHCP服务器冒名顶替攻击4075.10.2配置以防止欺骗性DHCP数据包攻击4085.10.3配置防止DHCP服务器拒绝服务攻击4095.10.4DHCPSooig攻击防御配置示例4115.11配置DHCP报文增加Otio82字段4135.12DNS服务配置与管理4155.12.1配置为DNS客户端4155.12.2配置DNS代理/中继4175.12.3配置DDNS客户端4195.12.4DNS管理422第6章NAT配置与管理4246.1NAT基础知识4266.1.1NAT426的主要特点6.1.2基本NAT实现原则4276.1.3NAPT实施原则4286.1.4简易IP实现原理4306.1.5NAT服务器实现原理4316.1.6静态NAT/NAPT4326.1.7NAT与路由432的本质区别6.2NAT扩展技术及主要应用4336.2.1NATALG4336.2.2DNS映射4346.2.3与NAT相关的VPN4356.2.4两次NAT4376.2.5NAT过滤和NAT映射4386.2.6NAT440的主要应用6.3配置动态NAT4426.3.1为地址转换443配置ACL规则6.3.2配置出接口443的地址关联6.3.3开启NATALG功能4456.3.4配置NAT过滤模式和映射模式4456.3.5配置两次NAT4466.3.6配置NAT日志输出4476.3.7配置NAT地址映射表项448的老化时间6.3.8动态NAT地址转换配置示例4486.3.9配置两次NAT450示例6.4配置静态NAT4526.4.1配置静态NAT地址映射4536.4.2配置DNS映射4556.4.3静态一对一NAT配置示例4566.5配置NAT服务器4576.5.1配置NAT服务器地址映射4576.5.2NAT服务器地址映射配置示例4606.5.3NAT综合配置示例4616.6NAT管理和故障排除4646.6.1NAT管理4646.6.2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465第二部分可靠性配置与管理第7章BFD和NQA配置与管理4707.1BFD基础知识4727.1.1BFD472概述7.1.2BFD检测原理4727.2BFD475的主要应用7.2.1BFD检测IP链接4757.2.2BFD单臂回波功能4767.2.3BFD与各路由476联动7.2.4BFD478的其他链接7.3BFD配置与管理4807.3.1配置静态BFD单跳检测4807.3.2配置静态BFD多跳检测4837.3.3配置静态标识符自动协商BFD4847.3.4配置静态BFD单臂回波功能4847.3.5配置静态BFD关联接口/子接口状态4857.3.6调整BFD参数4877.3.7BFD管理4897.4BFD配置示例4907.4.1单跳检测二层链路配置示例4907.4.2VLANIF接口BFD单跳检测配置示例4927.4.3BFD多跳检测配置示例4927.4.4BFD状态与接口状态联动配置示例4947.4.5单臂回声功能配置示例4977.5NQA配置与管理4987.5.1NQA概述4987.5.2ICMPNQA测试基础4997.5.3配置ICMPNQA测试4997.5.4ICMPNQA测试管理5047.5.5ICMPNQA测试配置示例504第8章VRRP配置与管理5068.1VRRP基础知识5088.1.1VRRP508概述8.1.2VRRP协议包5098.1.3VRRP511的基本工作原理8.1.4VRRP主节点选举和状态通知5138.1.5VRRP514的两种主备模式8.1.6VRRP516的两个扩展功能8.1.7VRRP主要功能支持5188.2VRRP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5198.2.1创建VRRP备份组5208.2.2在备份组521中配置设备优先级8.2.3配置VRRP时间参数5228.2.4配置其他可选功能5248.2.5VRRP基本功能管理5268.2.6VRRP主备备份配置示例5278.2.7VRRP多网关负载分担配置示例5308.2.8Dot1q终结子接口支持VRRP配置示例5328.2.9QiQ终结子接口支持VRRP配置示例5358.3VRRP联动功能配置与管理5408.3.1配置VRRP和接口状态联动监控上行接口5418.3.2配置VRRP与BFD联动实现快速切换5428.3.3配置VRRP和BFD/NQA/路由监控上行链路5448.3.4VRRP与接口状态547的上行接口联动监控配置示例8.3.5VRRP与BFD联动实现快速切换配置示例5508.3.6VRRP和BFD监控上行553的配置示例8.3.7VRRP与NQA联动监控上行配置示例5568.3.8VRRP与路由联动监控上行配置示例560第九章接口备份和双机热备566的配置与管理9.1接口备份基础5689.1.1接口备份568概述9.1.2接口备份568的主要特点9.2接口备份配置与管理5729.2.1配置主备接口基本备份功能5729.2.2配置负载均衡接口备份5739.2.3配置主备接口的备份联动功能5749.3接口备份配置示例5789.3.1主备接口578以太网链路+以太网链路备份配置示例9.3.2以太网链路+以太网链路负载均衡接口备份配置示例5809.3.3ADSL链路+3G网络备份主备接口配置示例5829.3.4以太网链路与以太网链路585接口备份和BFD联动配置示例9.3.5以太网链路与以太网链路588接口备份和NQA联动配置示例9.3.6以太网链路+以太网链路接口备份和路由关联配置示例5919.4双机热备基础5949.4.1双系统热备份594的备份方式9.4.2Imlemetatiomechaimofdual-ytemhotacku5959.5Cofiguratioadmaagemetofdual-ytemhotackufortrafficwitchigthroughVRRP5989.5.1CreateHSBActiveadStadyService5989.5.2CofigurigHSBBackuGrou5999.5.3EaleHSBBackuGrou6019.5.4Dual-ytemhotackumaagemetadtyicaltroulehootig6019.5.5Examleofcofigurigdual-ytemhotacku601PartIIIRoutigCofiguratioadMaagemetChater10StaticRoutigCofiguratioadMaagemet60810.1RoutigBaic61010.1.1ClaificatioofRoutig61010.1.2RoutigTaleadFIBTale61110.1.3Priorityofroutigrotocol61410.1.4Loadharigadroutigacku61510.1.5RoutigCovergece61610.2StaticRoutigBaic61710.2.1ComoitioofStaticRoutig61710.2.2Themaifeatureoftaticroutig61710.3MaiFeatureadAlicatioofStaticRoutig62010.3.1Staticdefaultroute62010.3.2StaticRoutigadBFDAociatio62110.3.3StaticroutigadNQAlikage62110.3.4Staticrouteriority62210.3.5Staticrouteareermaetlyulihed62210.4Staticroutigcofiguratioadmaagemet62410.4.1CofigurigBaicFuctioofStaticRoutig62410.4.2CofigurigtheAociatioetweeStaticRouteadStaticBFD62610.4.3CofigurigStaticRoutigadNQAAociatio62710.4.4StaticRouteMaagemet62910.4.5StaticRouteCofiguratioExamle62910.4.6CofiguratioExamleofAociatioBetweeStaticRoutigadBFD63110.4.7CofiguratioexamleoftaticroutigadNQAlikage633Chater11RIPRoutigCofiguratioadMaagemet63811.1RIPBaic64011.1.1RIPmeauremetmechaim64011.1.2RIProtocoltimer64111.1.3RIProutigudatemechaim64211.1.4RIProutecovergecemechaim64411.1.5RIPmeageformat64711.2RIPcofiguratioadmaagemet64911.2.1CofigurigaicfuctioofRIP64911.2.2CofigurigRIPv2Feature65211.2.3Cofigurigtorevetroutigloo65411.2.4CotrolligRIPRoutig65511.2.5CotrolligthereleaeofRIProutigiformatio65811.2.6CotrolligtherecetioofRIProutigiformatio66111.2.7AdjutigRIPNetworkPerformaceParameter66211.2.8CofigurigRIPadBFDlikage66411.2.9RIProutigmaagemet66811.2.10RIPaicfuctiocofiguratioexamle66811.2.11RIPimortexteralroutecofiguratioexamle67011.2.12CofiguratioexamleofRIPadigle-armechotaticBFDlikagefeature67211.2.13CofiguratioExamleofRIPadDyamicBFDAociatioFeature675Chater12OSPFRoutigCofiguratioadMaagemet67812.1OSPFBaic68012.1.1SeveralimortatcocetofOSPF68012.1.2DeigCoideratioforOSPFNetwork68312.1.3OSPFLSATye68412.1.4SeveralecialOSPFarea68612.1.5OSPFNetworkTye68912.2OSPFheaderadvarioumeageformat69012.2.1OSPFrotocolheaderformat69012.2.2OSPFHellomeageadformat69112.2.3OSPFDDmeageadformat69212.2.4OSPFLSRmeageadformat69312.2.5OSPFLSUmeageadformat69412.2.6OSPFLSAckmeageadformat69512.3HowOSPFWork69612.3.1OSPFStateMachie69612.3.2OSPFAdjacecyEtalihmetProce69712.3.3BaicroceofOSPFroutecalculatio69912.3.4UdertadigtheOSPFroce70412.4CofigurigBaicOSPFFuctio70612.4.1CreateOSPFroce70612.4.2CreatigOSPFArea70712.4.3EaleOSPF70812.4.4Creatigvirtualcoectio70912.4.5CofigurigFloodigLimitforOSPFUdateLSA71112.4.6OSPFBaicFuctioMaagemet71112.4.7OSPFaicfuctiocofiguratioexamle71212.4.8OSPFvirtualcoectiocofiguratioexamle71512.5CofigurigOSPFNeighororAdjacecySeioParameter71712.6CofigurigOSPFAttriuteiDifferetNetworkTye71812.6.1CofigurigtheNetworkTyeofaIterface71912.6.2CofigurigP2MPNetworkProertie72012.6.3CofigurigNBMANetworkProertie72112.6.4OSPFNetworkAttriuteMaagemet72212.6.5OSPFDRelectiocofiguratioexamle72312.7CofigurigOSPFStu/TotallyStu/NSSA/TotallyNSSAArea72612.7.1配置OSPF的Stu/TotallyStu区域72712.7.2配置OSPF的NSSA/TotallyNSSA区域72812.7.3Stu区域和NSSA区域管理72912.7.4OSPF的TotallyStu区域配置示例72912.7.5OSPF的NSSA区域配置示例73312.8配置OSPF安全功能73712.8.1配置OSPFGSTM功能73712.8.2配置OSPF安全认证功能73912.9调整OSPF的路由选择74012.9.1配置OSPF的接口开销74112.9.2配置等价路由74212.9.3配置OSPF路由选择规则74312.9.4抑制接口接收和发送OSPF报文74412.10控制OSPF路由信息的发布和接收74412.10.1配置OSPF引入外部路由74512.10.2配置OSPF将缺省路由通告到OSPF区域74612.10.3配置OSPF路由聚合74812.10.4配置OSPF对接收和发布的路由进行过滤75012.10.5配置对发送的LSA进行过滤75112.10.6配置对ABRTye3LSA进行过滤75212.11调整OSPF网络收敛性能75312.11.1调整OSPF网络收敛性能的配置任务75312.11.2调整OSPF网络收敛性能的配置步骤75512.12配置OSPF与BFD联动757第13章IS-IS路由配置与管理76213.1IS-IS基础76413.1.1OSI网络基础76413.1.2IS-IS基本术语76513.1.3IS-IS路由器类型76613.1.4OSI网络/IS-IS路由类型76713.1.5IS-IS区域与OSPF区域的比较76813.1.6IS-IS的两种地址格式77013.2IS-ISPDU报文格式77213.2.1IS-IS主要PDU类型77213.2.2IS-ISPDU报头格式77313.2.3IIHPDU报文格式77413.2.4LSPPDU报文格式77613.2.5SNPPDU报文格式77813.2.6IS-ISPDU可变字段格式77913.3IS-IS基本原理78013.3.1IS-IS邻居关系的建立78013.3.2IS-IS的LSP交互过程78213.3.3IS-IS报文验证78613.3.4IS-IS路由渗透78713.3.5IS-IS网络收敛78813.4IS-IS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78913.4.1创建IS-IS进程78913.4.2配置网络实体名称79013.4.3配置全局Level级别79113.4.4建立IS-IS邻居79213.4.5配置IS-IS主机名映射79513.4.6IS-IS基本功能管理79613.4.7IS-IS基本功能配置示例79713.5IS-IS路由聚合80213.5.1配置IS-IS路由聚合80213.5.2IS-IS路由聚合配置示例80313.6控制IS-IS的路由信息交互80513.6.1配置IS-IS发布缺省路由80613.6.2配置IS-IS引入外部路由80713.6.3配置IS-IS发布外部路由过滤80813.6.4配置IS-IS路由下发IP路由表过滤80913.7控制IS-IS的路由选路81013.7.1配置IS-IS协议的优先级81013.7.2配置IS-IS接口的开销81113.7.3配置IS-IS对等价路由的处理方式81413.7.4配置IS-IS路由渗透81513.7.5控制Level-1设备是否生成缺省路由81713.8调整IS-IS路由的收敛性能81813.8.1配置Hello报文参数81813.8.2配置LSP报文参数82013.8.3配置CSNP报文参数82413.8.4调整SPF的计算时间间隔82513.8.5配置IS-IS路由按优先级收敛82613.9提高IS-IS网络的安全性82813.9.1配置IS-IS接口认证82813.9.2配置区域或路由域的认证83013.10配置IS-IS与BFD联动83113.10.1配置IS-IS与静态BFD联动83213.10.2配置IS-IS与动态BFD联动83413.10.3IS-IS与静态BFD联动配置示例83613.10.4IS-IS与动态BFD联动配置示例839第14章BGP路由配置与管理84414.1BGP基础84614.1.1BGP简介84614.1.2BGPAS84814.1.3BGP地址族84914.2BGP报文类型及格式85014.2.1Oe报文格式85114.2.2Udate报文格式85214.2.3Notificatio报文格式85214.2.4Keealive报文格式85314.2.5Route-refreh报文格式85314.3BGP的主要路由属性85314.3.1BGP路由属性分类85314.3.2ORIGIN(源)属性85414.3.3AS_PATH属性85414.3.4NEXT_HOP属性85614.3.5LOCAL_PREF属性85714.3.6MED属性85814.3.7团体属性85914.4路由反射器与联盟86014.4.1路由反射器86014.4.2BGP联盟86314.5BGP工作原理86414.5.1BGP协议的选路规则86414.5.2BGP对等体交互原理86514.5.3BGP与IGP交互原理86714.6BGP的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86814.6.1启动BGP进程86914.6.2配置BGP对等体87014.6.3配置BGP对等体组87214.6.4配置BGP引入路由87414.6.5BGP基本功能管理87614.6.6BGP基本功能配置示例87614.6.7MBGP基本功能配置示例88014.7BGP路由选路和负载分担配置与管理88514.7.1配置BGP协议优先级88614.7.2配置Next_Ho属性88714.7.3配置BGP路由首选值88814.7.4配置本机缺省Local_Pref属性88914.7.5配置AS_Path属性89014.7.6配置MED属性89514.7.7配置BGP团体属性89814.7.8配置BGP负载分担90114.7.9BGP路由选路和负载分担管理90314.7.10通过MED属性控制路由选择的配置示例90414.7.11BGP团体配置示例90614.7.12BGP负载分担配置示例90914.8简化IBGP网络连接91114.8.1配置BGP路由反射器91214.8.2配置BGP联盟91314.8.3BGP路由反射器配置示例91414.8.4BGP联盟配置示例91714.9控制BGP路由的发布和接收91914.9.1控制BGP路由发布92014.9.2控制BGP路由信息的接收92214.9.3配置BGP软复位92414.9.4配置BGP路由聚合92614.10调整BGP网络的收敛速度92714.10.1配置BGP连接重传定时器92814.10.2配置BGP存活时间和保持时间定时器92814.10.3配置BGP更新报文定时器93014.10.4配置EBGP连接快速复位93014.11配置BGP安全性93114.11.1配置MD5认证93114.11.2配置Keychai认证93214.11.3配置BGPGTSM功能93214.12BGP与BFD联动93414.12.1配置BGP与BFD联动93414.12.2BGP与BFD联动配置示例935第15章路由策略和策略路由配置与管理94015.1路由策略基础94215.1.1路由策略原理94215.1.2路由策略过滤器94315.1.3路由策略配置任务94415.2配置路由策略过滤器94515.2.1配置地址前缀列表94515.2.2配置AS路径过滤器94915.2.3配置团体属性过滤器95215.3配置路由策略95415.3.1创建路由策略95415.3.2配置if-match子句95515.3.3配置aly子句95915.3.4配置路由策略生效时间96515.3.5AS_Path过滤器配置示例96615.3.6接收和发布路由过滤的配置示例96915.3.7在路由引入时应用路由策略的配置示例97315.4策略路由基础97615.4.1策略路由概述97715.4.2本地策略路由97815.4.3接口策略路由97915.4.4智能策略路由97915.5本地策略路由配置与管理98115.5.1配置本地策略路由的匹配规则98215.5.2配置本地策略路由的动作98315.5.3应用本地策略路由98515.5.4本地策略路由管理98615.5.5本地策略路由配置示例98615.6接口策略路由配置与管理99015.6.1定义流分类99015.6.2配置流重定向99515.6.3配置并应用流策略99615.6.4接口策略路由管理99715.6.5接口策略路由配置示例997...

    2023-03-25 路由器 pri为1 路由器 print 设置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